密林深處的公證擔當——延吉市至誠公證處堅守南水北調工程征地補償公證一線

近日,在和龍市西城鎮仲鄉林場的密林深處,一支特殊的“護航隊”正踏著泥濘前行——延吉市至誠公證處的公證人員背負專業設備,在無道路、多泥塘的復雜環境中,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涉及的征地補償進行現場公證。工作人員在歷時兩天半、每日徒步超20公里的“密林公證”中,用專業和堅守為工程推進與移民安置筑牢了法治基石。
此次公證聚焦林場51.52公頃林下參的補償監督評估。作為移民安置的核心環節,林下參補償的公平公正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與工程進度。仲鄉林場地處山區,林地植被茂密、地形復雜,部分區域常年無人涉足,連基本通行路徑都不存在,致使公證工作面臨“無路可走、無章可循”的雙重挑戰。
“腳下是泥塘,頭頂是樹枝,設備得緊緊抱在懷里,生怕磕碰影響精度?!眳⑴c公證的工作人員回憶道。為確保評估數據真實有效,公證團隊全程跟進測量人員作業,對每片參地的邊界、數量、生長狀況進行現場記錄與證據固定。清晨6時,工作人員攜帶攝像機、測距儀等器材穿越密林,中午在林間短暫休整后繼續作業,直至夕陽西下才返程,這是他們兩天半的工作常態。
林下參作為多年生經濟作物,補償標準與生長年限、品相質量密切相關。為避免后續糾紛,工作人員不僅全程監督評估過程,更對關鍵點位拍照、錄像,詳細記錄測量數據與現場情況。在一處坡度近40度的林地,工作人員手腳并用地攀爬陡坡,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濘中,褲腿沾滿泥漿仍毫不松懈,只為確保每份證據都經得起法律檢驗。
“群眾信任我們,我們就得把好這道關?!惫C處負責人表示。團隊提前與林業部門、評估機構、林場負責人多次溝通,制定詳細方案,明確監督重點、證據標準和應急預案,確保流程合法合規。
兩天半的高強度作業中,工作人員累計徒步近60公里,完成51.52公頃林地全流程公證,形成現場記錄20余份、音視頻證據近200組,為補償款核算提供權威依據。這場“密林攻堅戰”的完成,讓移民安置邁出堅實一步,為工程推進掃清障礙。
此次公證既是服務重大工程的實踐,更彰顯公證制度化解矛盾、保障權益的作用。從城市樓宇到鄉村田野,公證人員始終以專業守護公平正義。目前,移民安置補償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延吉市至誠公證處將持續跟進,以優質服務為工程護航,讓法治的光芒照亮區域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來源:延邊州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行進中國|小菌菇的“七十二變”
- 你見過粉紅色的木耳嗎? 你收到過用“蘑菇紙”做的錄取通知書、明信片嗎? 你吃過用木耳制成的冰淇淋嗎? 你見過搭載AI智能系統、培育的珍稀菌菇的“智慧方艙”嗎? …… 在第二十四屆長春農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團隊帶來了一場菌物科技的盛宴,全方位展示了從新品種到智慧種植,再到創意深加工與文創產品的產業鏈條。今天,記者帶你一起見證小菌菇的“七十二變”?!?/a>
- 什么味兒?關東味兒!來長春農博會感受東北民俗文化
- 第二十四屆長春農博會正火熱進行中 各展區人氣持續攀升 在位于農博會主展館6廳的關東(吉林)農耕民俗文化展 因濃厚的關東文化底蘊 成為游客感受傳統農耕文明 尋覓鄉愁記憶的熱門打卡地 關東農耕民俗文化展區占地6500平方米 以“追溯吉農事、再現農耕情”為主題 展示農耕文化歷史 傳承吉林農耕文明 共設置了關東文明史展區 闖關東歷史展區 關東特色民居展區 關東農耕風情展區 關東特色文化展區等板塊 每一板塊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 這里有關于農耕文化的 種種傳說、故事和生活紀實 再現了黑土地文化生活的真實狀態 展現了勞動人民 勤勞、勇敢、樂觀的生活歷程 吉林作為農業大省 沃野千里 自然資源豐厚 孕育了特有的黑土地文化 關東文明史展區內系統展示了 近千年來的農業發展歷程 吉林大地廣袤的地域和豐饒的資源 石器和鐵器時代的產生 對于當時整個農耕的影響 在這里 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傳統的農耕器具 闖關東歷史展區內 208個泥人雕塑 逼真生動地塑造了 “闖關東”“創關東”“立關東”的歷史過程 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拍照 “我特別愛看《闖關東》那部電視劇,通過這個展區讓我聯想到了電視劇里的場景,對于闖關東這段歷史也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庇慰屯跸壬锌卣f?!?/a>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