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行走的思政課”線下答題活動吉林大學專場舉行

    2025年09月25日16:48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春9月25日電 (記者馬俊華)陽光為斑駁的老建筑描上金邊,青春的步履踏響歷史的回音。25日,吉林大學的一群學子不再囿于方寸課堂,將一堂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搬到了長春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一場知識與感悟交融的線下答題活動正火熱展開。

    本次活動由人民網、長春文旅集團精心設計,以“弘揚優良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將思政課堂從校園延伸到充滿歷史底蘊的城市街區,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觸、可感、可對話的沉浸式互動實踐。

    活動伊始,同學們化身成為城市歷史的“解碼人”,用雙腳丈量,用雙眼觀察。瓦屋樓閣、青磚小道、復古的裝飾、棱角分明的墻體……每一處細節都是一段待解讀的密碼。

    本次活動的核心環節——“線下答題”,巧妙地將知識考察變成了趣味盎然的“街區尋寶”。題目并非簡單地羅列在試卷上,而是隱藏在特色建筑前的導覽牌上。

    “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持續時間是?”“東北抗聯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什么作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題目圍繞東北抗聯歷史和新時代黨的使命任務、創新理論等設置,不僅僅是考歷史知識,更是在引導青年學子深刻感悟東北抗聯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站在這里,觸摸著這些磚石,我才真正理解了課本上說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的分量?!币晃煌瑢W感慨道,抽象的理論在具象的體驗中落地生根,內心的認同感油然而生。這堂“行走的思政課”,讓思政教育從“說教”變為“體驗”,從“認知”走向“踐行”。

    一直以來,吉林大學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通過建強實踐陣地、深化課程育人、拓展數字平臺三位一體協同發力,有效提升了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以及親和力和針對性,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每逢新學期,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都會帶領大一學生,前往位于地質宮的黃大年紀念館,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課。作為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吉林大學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豐富紅色資源,學校與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緊密合作,并充分利用黃大年紀念館,建立了一批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讓思政課走出校園,走入紀念館,博物館,將黃大年等杰出科學家科技報國的感人事跡與精神品質作為最生動的思政教材,更以自身的科研報國實踐和育人擔當為學生樹立鮮活榜樣。

    此外,學校積極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思政育人新模式,搭建數字化教學平臺,整合優質思政資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學習條件。同時,依托互動交流區深化師生之間的研討,有效擴大了思政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走進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的實踐,是吉林大學創新思政育人模式的一次生動縮影。它證明了,最好的課堂不僅在校園里,更在廣闊的社會天地中。當青春的求知欲遇見厚重的歷史底蘊,便催生了最深刻、最動人的教育火花。這堂“行走的思政課”,真正讓思政教育“活”了起來,“走”進了學生心里。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