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觀察|一場藍天盛會激活春城發展新動能

    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
    2025年09月24日17:16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9月的北國春城,碧空如洗,引擎轟鳴。2025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的啟幕,不僅讓這座北國春城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更以一場“航空+”的多元實踐,為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航空展人潮涌動。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航空展人潮涌動。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從人潮涌動的觀展現場到全城聯動的文旅盛宴,從尖端科技的集中展示到產業生態的加速集聚,這場藍天盛會,早已超越“展覽”本身,正以澎湃之力,重塑長春的城市形象與發展軌跡,成為撬動長春文旅消費、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超級引擎”。

    航空展引爆文旅消費新熱潮

    “上午看殲-20翱翔,傍晚逛新民大街航空主題街區,晚上到文化廣場看無人機表演,全天都充滿驚喜!”來自沈陽的游客劉女士帶著孩子打卡長春多站后,忍不住在社交平臺分享行程。航空展的熱度,正以“全城聯動”的姿態,點燃長春文旅消費的“煙火氣”。

    文化廣場無人機表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文化廣場無人機表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作為長春航空展文旅嘉年華的主陣地,9月6日開園的藍天公園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公園以5公里環線為基礎,打造了“十里航跡路、百年航空史”主題游覽線路,沿途融合綠地與航空元素設置打卡點,還布局了露營區、咖啡廳、親子樂園等業態。據公園運營方介紹,開園至今每天都會迎來數以萬計的市民游客前來打卡觀光和游學。

    航空展期間,長春巧妙打造“航展+文旅”融合模式,讓這場“藍天盛宴”成為全民共享的城市嘉年華。新民大街化身“流動的航空博物館”,百年航空史主題展覽、“吉林一號”衛星模型靜態展示吸引市民駐足;夜幕下2025架無人機組成的“四時俱好是長春”光影秀點亮夜空;肆季南河岸線公園的水火箭比賽、航空主題沙灘電影;凈月潭的“紙尖飛行夢”研學營;長影世紀城的“山海奇妙夜”航空盛會……50余項特色活動覆蓋“吃住行游購娛”,實現“天天有活動、處處可體驗”。

    長春航空展紀念冰箱貼。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長春航空展紀念冰箱貼。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為讓游客“玩得舒心”,長春做足服務文章,構建起“公交+擺渡+自駕”的立體出行體系:公共交通方面,在長春西站、迎賓路、長白路3個方向,8條公交線路每日承擔14萬人次運力,2條免費擺渡專線、40臺擺渡專車打通“最后一公里”;機場、火車站、航展現場設立文旅服務驛站,發放《2025年長春航空展文旅暢玩手冊》,提供“一站式攻略”;23類869款航空主題文創產品同步上線,“空軍四劍客”戰機模型、航空展紀念徽章成為游客“帶走長春記憶”的熱門選擇??捎?、可感、可消費的體驗,也真正實現了“一日觀展,多日暢玩”。

    高新技術擎動空天產業新突破

    “第一次這么近看殲-20,機身的細節太震撼了!”在航空展靜態展區,市民王先生舉著相機不停拍攝首次靜態展示的“大國重器”,而1號館長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的“吉林一號”衛星模型前,孩子們正圍著講解員追問“衛星如何拍地球”。航空展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長春高新技術實力的“集中秀場”,從“天上的衛星”到“地上的無人機”,創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

    殲-20首次靜態展示。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殲-20首次靜態展示。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作為“航空城”,長春的科技底氣源于深厚的產業根基。長光衛星的“吉林一號”星座已是“明星選手”——117顆在軌衛星組成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網,覆蓋國土資源監測、智慧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斑@些‘太空眼睛’不僅服務長春,還能為全球農業估產、森林防火提供數據支持?!遍L光衛星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曉磊的介紹,讓觀眾對“長春智造”充滿自豪。

    市民游客相聚藍天盛會。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市民游客相聚藍天盛會。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航空裝備領域,長春企業同樣交出亮眼答卷。長光博翔的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從氣動構型到飛控算法全自主研發,填補了我國工業無人機領域空白;億航智能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作為全球首款獲民航局運營合格證的eVTOL產品,即將在凈月潭開啟試飛;通視光電的伺服穩定吊艙、翼啟飛的無人機指揮系統,讓觀眾直觀感受“長春造”的硬核實力。

    航空展上的飛行表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航空展上的飛行表演。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低空經濟的“未來感”更讓人大開眼界。全國首發的“紫東長空”低空經濟大模型,在無人機沖突處理、規劃最優飛行路徑、突發事件管理決策等多個領域提供精準服務;3號館內的“凈月號”太空戰艦科幻感拉滿,作為“中國機甲宇宙”的首次亮相,不僅吸引游客打卡,更推動國產科幻IP全產業鏈發展。

    “航空展不僅是展示窗口,更是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的平臺?!痹?025年長春航空展新聞發布會上,長春市副市長魯月表示,以航展為紐帶,長春正推動航空技術與人工智能、新材料、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新賽道注入動能。

    “航空引擎”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航空展的輻射效應,遠不止于短暫的客流與消費。隨著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的全面啟用,一場更深層次的產城融合實踐正在西部土地上演。

    “過去的生活環境和現在比差太多了,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痹诿褙S村生活了50多年的劉大姐道出了航空展對長春城市發展的深刻改變。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的建設,不僅讓航空展從“每兩年5天的盛會”變為“全年無休的日?!?,更推動城市西部實現“蝶變”,構建起“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惠民”的新格局。

    作為長春“西部新增長極”,航博城以“一展一園一區”為骨架,將會展功能、生態公園與低空經濟產業區有機串聯。260萬平方米的規劃版圖里,藏著產業發展的大文章。其中,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已預留33萬平方米用地,推進低空飛行器中試基地、無人機維保中心建設,涵蓋飛行器制造、運營服務全產業鏈;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作為永久展館,未來將常態舉辦展覽、研學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航空展”,持續帶動航空裝備制造、文旅文創等產業發展。

    產業集聚的同時,城市基礎設施也在“提檔升級”。長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8個月竣工,12條配套道路6個月實現通車,75萬平方米的藍天公園5個月建成;周邊醫療、教育資源同步規劃,多條公交線路優化調整,拉近西部區域與市中心的時空距離。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專班辦公室負責人伏圣興介紹,航博城建設就帶動50多個部門協同發力,召開120余次專題會議,創造了“長春速度”。

    航博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市民在城市發展中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實現“城市發展”與“百姓幸?!钡耐l共振。

    當戰鷹呼嘯掠過長春的藍天,當游客在新民大街的星空下駐足贊嘆,當孩子們在科普館里種下航天夢想——航空展已超越一場展覽的范疇,成為長春城市轉型的生動注腳。

    當“航空+”的理念融入城市血脈,長春正以藍天為卷、以創新為筆,讓“航空城”之名從歷史榮光走向現實實踐,讓科技、產業與人文在北國黑土地上深度交融。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