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何以讓畢業生破防(文化只眼)

又是一年畢業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種別出心裁的畢業儀式為校園生活畫上精彩的句號,已成為當代校園文化的亮麗景觀。從恩師前輩的殷殷囑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溫馨的合影、視頻,即將踏入社會奔赴山海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紀念。
縱觀2025年各大高校的畢業致辭,有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用“既要又要”等網絡熱梗,勉勵學子兼顧人生曠野中的探索與生活的張弛有度;有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林維,以“漸凍癥”去世學生的名義設立獎學金,傳遞堅韌與愛;有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在配合學生搞怪的同時,勉勵畢業生“我們都要像農民一樣思考,像農民一樣做事”……
在“百花齊放”的畢業致辭中,延邊大學一位食堂阿姨的演講在網絡上爆火。面對即將遠行的孩子們,食堂阿姨沒有談什么人生哲理,也沒有煽情地加油打氣,全程都是滿滿的日常生活?!皠e總拿泡面湊合”“難過委屈了,千萬別一個人扛著”“工作壓力再大,學習再忙,都要好好吃飯”,一句句殷切叮嚀,不僅讓臺下的學子頻頻淚目,更感動了萬千網友。
一句“好好吃飯”是校園生活最為日常的底色。校園是知識的殿堂,也是家的化身。對于臺下的許多畢業生來說,遠離父母,來到大學度過數年集體生活,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驛站。在這個嶄新的環境中,食堂阿姨照顧一餐一飯,給予每個學子如父母般的關愛?!昂煤贸燥垺笔歉改缸畛ψ优f的話,在畢業生即將遠走高飛的時刻,食堂阿姨作為學校代表,表達了如父母般的叮嚀,格外令人動容。
一句“吃了么”是中華文化中質樸而真誠的問候。幾年前,一位中東學者解讀中國人見面相互問候“你吃了嗎”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在這位學者看來,這一問候是溫情的象征,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人文關懷。
即將踏入社會的畢業生,懷抱理想,充滿熱血與激情,也有對未知的忐忑。當此之時,一句親人般“好好吃飯”的叮嚀,讓中華文化基因里流淌的溫情,照亮了前行的路,給予了遠行人踏實的慰藉與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行進中國 | 智慧工廠 綠動未來
- 從黑土地的一粒玉米到遍布全國的產品,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不斷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全力做足做活“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文章。 在眾多糧食深加工企業中,有一座高效運轉的現代化“堡壘”,從原料玉米的精確輸送、蒸煮糖化的溫度調控,到發酵過程的動態優化、蒸餾提純的精準分離……機械臂穩定抓取,傳感器密集監控,數據流實時奔騰,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幾乎不見人影穿梭,卻源源不斷地輸出著酒精及無水乙醇?!?/a>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