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鹽堿地,良種筑基新糧倉——吉林省水稻高產耐鹽堿品種核心展示現場觀摩會成功舉辦

近日,以“科技賦能鹽堿地,良種筑基新糧倉”為主題的吉林省水稻高產耐鹽堿品種核心展示現場觀摩會,在鎮賚縣建平鄉三分場蘇欣農場水稻示范基地召開。本次觀摩會由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牽頭主辦,鎮賚縣農業農村局實施,吉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白城綜合試驗站和吉林協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聚焦鹽堿地耐鹽堿水稻品種的科技突破與成果轉化。
活動現場,人氣高漲、交流熱烈。來自全省各市縣的省種子管理總站代表、水稻聯合體負責人、各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以及省內重點種業企業代表、當地專業種植合作社成員和種植大戶等70余人齊聚田間,實地考察31個水稻新品種在不同鹽堿化程度田塊中的生長情況。從葉片病害發生的輕重到籽粒的成熟度,參會人員細致觀察、認真記錄,不時圍繞品種特性、抗逆表現等展開深入交流。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展示的這些水稻新品種,普遍具有株型緊湊、赤枯病發生情況輕,灌漿速度快、結實率高,后期不早衰等顯著優勢?!奔质∞r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在田間向參會人員詳細介紹。他介紹,在本次展示的品種中,16個高產耐鹽堿品種在中輕度鹽堿地環境下,充分發揮了穩產高產潛力,畝均產量表現亮眼;15個耐鹽堿品種則在重度鹽堿地塊中展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性和抗逆能力,有效抵御了鹽堿脅迫對水稻生長的不利影響。經現場對比,這些展示品種在各自適應的鹽堿環境下,長勢均明顯優于周邊種植戶常規種植的水稻品種,為鹽堿地水稻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的品種支撐。馬巍強調,通過這樣的實地觀摩活動,能夠直觀、準確地評估各品種在實際生產條件下的表現,為后續優良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以及農戶科學選種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這不僅是一次水稻新品種的成果展示會,更是一場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奔质∞r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郭金瑞在現場表示。他指出,科研團隊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理念,未來將繼續加強與種業企業、農技推廣部門及種植主體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速度,讓更多優質、高產、耐鹽堿的水稻新品種在吉林西部的鹽堿地上落地生根,切實解決現實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分布著大面積蘇打鹽堿地,如何科學改良利用這一土地資源,一直是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的關鍵課題。本次觀摩會精準聚焦這一難題,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吉林省科研單位與種企協同攻關育成的高產耐鹽堿和耐鹽堿水稻新品種,不僅展現了省內在鹽堿地水稻育種領域的最新成果,更搭建了一個品種推廣、技術交流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對于加快吉林省高產耐鹽堿水稻品種的推廣應用步伐、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效率、推動鹽堿地向“產糧地”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吉林省實現“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目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注入強勁動力。(張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