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關注吉林:田長治 產業興

    2025年07月18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聽田長講述巡田護田的故事

      在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王娟惠在巡田。
      陳 聰攝

      在吉林省梨樹縣八里廟村的農田里,無人機在噴施葉面肥。
      盧旭冬攝

      在湖南省長沙市蓮花鎮,吉文斌(左)和種糧大戶交流。
      蔣如梅攝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的農田里,玉米和水稻茁壯生長。
      劉亦兵攝

      浙江桐鄉東安村田長王娟惠

      守好“飯碗田”

      本報記者  常  欽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千畝方田里,青翠的水稻長勢喜人。東安村村委會主任、村級田長王娟惠仔細巡田,“村里通過‘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新增78畝良田,形成超1500畝的優質耕地,現在都新插上了秧苗,這一季將多收9萬斤稻谷?!?/p>

      東安村由三村合并而成,人多地少,村民之間少不了磕磕絆絆?!案厥寝r民的‘根’,耕地穩,心才能穩?!蓖蹙昊菡f。2021年,嘉興市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田長制,王娟惠挑起了東安村田長的擔子。

      上任伊始,挑戰接踵而至。一次巡查中,王娟惠發現一片耕地竟被違規占用。她和村干部前去要求整改時,對方竟不以為然地反問:“現在誰還靠種地賺錢?”這句話如同一根刺,讓王娟惠徹夜難眠。

      “農田必須是良田?!蓖蹙昊菹露Q心,白天和村干部們輪班在現場監督整改,晚上一起商量對策、入戶做村民工作。經過不懈努力,這片耕地不僅恢復了耕種,還建成了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耕地保護離不開制度護航。耕地保護寫入村規民約,納入村級“網格化”責任監管體系。村里建立起村級巡查員隊伍,打造了“田長+巡查員”的責任體系,耕地有了更牢固的“防護網”。為了激發農民參與耕地保護的積極性,王娟惠創新設立“耕地保護積分超市”,村民巡田拿積分,換農資。

      人力巡田升級成數智護田。2022年東安村成為浙江省“耕地視聯智?!备母锸着圏c村之一。高位鐵塔攝像頭實時監測、衛星遙感精準定位、無人機空中巡查等技術,搭建起空地一體的立體監管網絡?!斑@些高科技幫我們盯著耕地呢。只要田里出現違規占用等情況,巡查員的手機上就會收到預警?!蓖蹙昊萁榻B,實時動態數字化管理,讓每一寸“飯碗田”都得到智能守護。

      “守好‘飯碗田’,鄉村才會有大發展?!痹趪朗馗赜猛竟苤埔蟮那疤嵯?,王娟惠帶領村民探索輪種、套種等“水稻+”模式,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培育研學教育、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讓優質耕地發揮出最大效益。東安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9年的263萬元增長到現在的900多萬元,被評為浙江省“和美鄉村特色精品村”。

      近年來,浙江省全面推行田長制,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推廣“耕地智?!睌底只瘓鼍?。6萬多名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和村級巡查員“人田對應”,鐵塔探頭、衛星遙感、無人機“三位一體”監管,1.49萬個高位鐵塔攝像頭覆蓋全省近80%耕地,形成“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新格局。

      

      吉林梨樹康平街道田長鄧顯坤

      保護黑土地

      本報記者  郁靜嫻

      吉林省梨樹縣康平街道八里廟村,大田里的玉米已長到一人多高,綠油油的葉片微微低垂,幼穗苞葉頂端開始伸出花絲。

      “這段時間是汛期,得多留意排水溝渠?!崩鏄淇h康平街道辦事處主任、街道田長鄧顯坤沿著田邊溝渠一路走、一路看,不時俯身撥開灌木叢,仔細查看渠道有沒有損壞淤堵。

      “七八月份,正是苞米成穗的關鍵時期?!卑死飶R村黨支部書記盧偉說。他還是村里的種植大戶,三天兩頭下地,對全村耕地門兒清。

      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屬于東北黑土區。2021年,梨樹縣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推行田長制,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田長制體系,356名田長和1028名網格長及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巡田,讓每一塊黑土地都有了守護人。

      “當上田長,可不光是到地里看看就行。耕地保護是大事,整個街道的農田布局、保護建設等情況,都要落實到具體田塊?!编囷@坤說。在八里廟村,田長制信息公示牌就樹立在田埂邊,責任區域、田長姓名、舉報電話一目了然。

      田長如何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偭坎粶p少。梨樹縣在推進各類項目建設時,不斷完善耕作層土壤剝離技術規范和管理機制,將剝離的表土就近用于新開墾耕地、劣質耕地改良、土地復墾等,實現“占黑土補黑土”?!巴恋仄秸?,農機跑得順暢,種地成本也跟著降了?!编囷@坤介紹。

      保質量不降低。盧偉坦言,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分布田間的水利“毛細血管”,讓大田“呼吸”更暢快。2021年以來,全縣先后新建清淤“四溝四渠”1.7萬公里。2022年、202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0億斤以上,這背后離不開水利設施的保障。

      以秸稈覆蓋免耕、條帶旋耕等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持續提檔升級。

      “利用好秸稈,提升地力?!北R偉說,每年秋收后,地里產生大量玉米秸稈,農戶將三成以上的秸稈還田,其余的通過科學離田、糞肥堆漚還田等方式實現綜合利用,“村里不少農戶反映,現在,土壤保肥能力增強了,化肥用得少了?!?/p>

      “梨樹模式”已實現適宜推廣地塊全覆蓋,達到330萬畝??h里新建糞肥堆漚點(場)1255個,糞肥還田104萬立方米,節約化肥使用量近0.6萬噸,形成了種養循環,促進了綠色生態發展。田野上,連片的玉米長勢喜人,根系深深扎進黑土地,為新一季豐收汲取養分。

     ?。▽嵙暽斓り枀⑴c采寫)  

      

      湖南長沙蓮花鎮田長吉文斌

      管好“增收田”

      本報記者  李曉晴

      盛夏,田里翻涌著稻浪。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新區蓮花鎮黨委書記、鎮級田長吉文斌踩著田埂走向種糧大戶黃仕其,俯身捻起稻穗問道:“澆地用水沒問題吧?今年水稻產量怎么樣?”

      黃仕其抹了把汗說:“水渠通了,澆地方便,我們正準備收稻子?!?/p>

      黃仕其的底氣來自這片高標準農田。蓮花鎮是丘陵片區,田地破碎,小田居多。2022年起,蓮花鎮開展集中連片綜合整治,累計恢復耕地3400余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余畝?!柏S收田不僅要田成方,還要渠相連?!奔谋笳f,“我們清淤疏浚了40多公里河道,把新華、茅栗沖、石枧沖三大水庫水系貫通,可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p>

      黃仕其算起經濟賬,今年種植水稻面積900多畝,雙季稻畝產預計1100公斤。他指著田埂邊的水渠說:“以前澆水要專門安排人守著,一守就是大半天;現在閘門一開,水直接進田,澆地成本降下來了?!?/p>

      建好更要管好。蓮花鎮設立鎮級田長4名、村級田長12名、網格田長57名,將耕地保護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和田間地塊,網格田長定期巡查,守好耕地紅線。

      “守良田是責任,增效益是目標?!奔谋笳f。先是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田長統籌,村集體成立經濟合作社,吸引年輕人返鄉擔任職業經理人。村民段明亮在外闖蕩多年,如今成了金華村經濟合作社主理人。

      “新農人”有新辦法。段明亮找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羅先富,引進新品種早粳稻。羅先富帶著團隊下鄉,手把手指導,段明亮學得認真。

      “新品種‘中科發早粳1號’苗期耐寒、抗病性強,能提前播種、提前收割,產量高的田塊單季畝產可達1200斤左右?!倍蚊髁琳f,“用早稻煮出來的米飯也能香噴噴的?!苯鹑A村早稻種植面積從400畝增加到如今的近800畝。

      良田成片,助力糧食種植提質增效。蓮花鎮擴大早稻種植面積,打造蓮花優質大米工程,推出“湘江大米”和“雨潤蓮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把好收成變成農民的好收益。

      科技種植為豐收再護航?!拔覀兏r業機械企業合作,打造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田里配備了農業氣象站、蟲情燈,總面積4.7萬平方米的育秧大棚也建好了。集烘干、倉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事服務中心,能為農民提供一條龍服務?!奔谋笳f。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今年蓮花鎮耕地面積進一步增加,其中雙季稻9000余畝?!跋乱徊綄由徎ㄦ側蛲恋鼐C合整治,圍繞產業布局,統籌實施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閑置低效用地再開發,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奔谋笳雇?。

      

      寧夏賀蘭習崗鎮田長王慶

      看好“責任田”

      本報記者  焦思雨  鄧劍洋

      一大早,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的鎮級田長王慶就開始忙活起來。

      “出發前要先看天氣預報?!蓖鯌c帶上隨車“五件套”——雨衣、手電、工兵鏟、擦鞋布、撣灰刷,打開手機上的“寧夏耕地保護監管平臺”APP,驅車駛入田間地頭。

      仲夏時節,田疇郁郁蔥蔥?!斑@里是經濟橋村的西藍花種植基地。過去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品種雜、效益低。如今耕地連片,標準化種植,產業變大變強了,基地成了全市蔬菜產區之一?!蓖鯌c語氣中帶著自豪,“周邊不少村子都發展了特色產業,比如新平村的櫻桃、和平村的草莓、五星村的茄子……”

      車輛駛入農田深處,道路越來越狹窄,前一天剛下過雨,顛簸中泥水飛濺,車身沾滿泥點?!稗r田道路的末梢比較窄,有些地方要靠兩條腿,但再難走,也得踩一遍才放心?!蓖鯌c說。

      巡田要巡啥?

      王慶一一細數,一看耕地是否正常耕種,二看有沒有破壞耕地和改變土地用途的行為,三看村、組兩級田長落實巡查職責情況。

      “2023年12月剛接手田長工作時,全鎮違法圖斑有520多宗,到2025年已經下降到29宗。這是我們堅持源頭管控、預防為主、系統治理的成效?!蓖鯌c說,習崗鎮共有鎮、村、組三級田長76人,每塊耕地都有專人管護。

      “一旦發現偷倒垃圾、亂占耕地、未批先建等違法行為,我們立刻現場取證、上傳照片,移交綜合執法中隊和村委會?!蓖鯌c說,巡田時還要特別關注城鄉接合部、兩村交界處等一些“神經末梢”,犄角旮旯都不能放過。

      田長上崗,不僅要守好耕地,還要為農民解憂?!案丶t線不能碰,但政策也不是冷冰冰的。我們得多為農民著想,幫他們找到發展的出路?!蓖鯌c說。

      近年來,隨著農田質量不斷提升,習崗鎮發展糧食種植、設施農業、農產品冷鏈物流等產業?!耙淮逡黄贰钡漠a業布局已基本形成,每年糧食產量0.7萬噸,瓜果蔬菜產量6.3萬噸。

      “上崗守責,履職盡責,利用好、管理好、保護好耕地就是我的職責與使命?!蓖鯌c坦言,“自從當上田長后,見不得一點兒破壞土地的事情?!标柟庀?,他曬成小麥色的皮膚、鞋子上的泥巴、褲腳上的泥點,仿佛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8日 18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吉糧“星”榜揭曉!看黑土地如何“種”出金字招牌
      7·16吉林糧食品牌日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帝元攝 人民網延邊7月17日電 7月16日,7·16吉林糧食品牌日暨營銷推廣系列活動在吉林省延吉市舉行?!?/a>
    黑土孕好糧!吉林糧食靠品牌力 “圈粉”
      今年以來,吉林省建立區域公用品牌、地理標志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四位一體品牌體系,梯次培育國內頂尖糧食品牌;推出“好在天然、貴在品質,吉林大米因為綠色所以出色”和“一帶金黃、天賜之禮,吉林鮮食玉米在這等你”公用品牌宣傳語;開展產品分級分類,吉林大米分級分類產品達到200款,鮮食玉米分級分類產品達到50款;打造產區到社區、商超直通營銷新模式,在浙江通過社區生鮮超市、綠城物業建設超200家社區團購點,在上海和天津入駐商超,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社區市場全覆蓋”的營銷矩陣;構建“種植—產品—品牌”的全鏈產業體系,顯著提升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今年新增超200家社區團購點,全國終端直達網點同比增長71.3%,大力發展流量經濟,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已達到3.51億斤(穗),網上銷量同比增長56.8%,加快實現“好米賣好價”?!?/a>
    “技領時代 智創未來” 中國一汽第七屆供應鏈創新科技展開展
      人民網長春7月17日電 (記者李洋) “技領時代 智創未來”中國一汽第七屆供應鏈創新科技展15日在中國一汽集團NBD總部正式開展。 中國一汽第七屆供應鏈創新科技展現場?!?/a>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