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精準農業,潛力幾何(新知)

    李曉晴
    2025年07月17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象】今年6月,山東氣象部門聯合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開展冬小麥產量實測和產量結構取樣,結果顯示:相較常規氣象服務地塊,精準農業氣象服務使冬小麥畝均增產70.4斤、增收78元。去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精準農業技術與中國最佳實踐》報告,分析了我國精準農業的多個優秀案例。大江南北、沃野田疇,精準農業實踐正結出越來越多碩果。

      【點評】

      精準農業,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設備設施,包括衛星遙感、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智能裝備等,實現農田環境、作物生長和資源投入的精細化管理,激發土地和農業生產的潛能。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雖然農業生產資源總量較大,但人均占有量低,資源約束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精準農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作業更精準,糧食產能提升更有保障。例如,安徽阜陽試點“北斗+智慧農業”,借助高精度導航,農機能在自動播種過程中精確控制播種的密度和深度,增加有效株數。糧食成熟后,再按照播種路線精準收獲,能有效減少糧食損失。2024年,1020畝玉米示范區平均單產較當地縣域理論平均單產提升43.36%。

      精準農業模式還能依據農田不同地塊土壤肥力、作物生長狀況等,指導農業設備在特定區域精準施肥、灌溉,助力提高資源投入的產出效率。

      新技術加持,農產品品質提升動能更強勁。在四川宜賓,有柑橘園依托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農業生產感知系統,柑橘生長的土壤墑情、苗情、環境溫度、濕度、酸堿度等信息“盡在掌控”,助力園區果品甜度實現提升。

      超越傳統農業主要依賴經驗積累的生產方式,精準農業用數據驅動決策,變“靠天吃飯”為“靠科技豐收”,在提高農業生產穩定性、改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質量上展現出巨大潛力。

      保護農業生態、減少環境污染,精準施策同樣重要。在北大荒農墾集團友誼農場,每塊耕地都擁有像身份證一樣的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碼,就知道這塊地怎么種、怎樣施肥、需要注意什么。用類似CT掃描的方式,對黑土地進行“體檢”,進而精細“畫像”,開出“處方”,有效織密了寶貴黑土資源的保護網。

      當然,精準農業并不意味著不分條件、不分場景,“一刀切”地提升大農機、現代技術使用率。我國地形復雜、農業種植模式多樣,在丘陵山區、大棚等特殊作業環境下,輕量化、場景適配性強的小型智慧農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啟示我們,突出問題導向、現實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也是精準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我國小農戶數量在農業經營主體中占比較高,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70%,“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沒有變。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全面融合,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水平整體躍升,將為端牢中國飯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05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十周年,吉林亮出糧食 “雙名片”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人民網記者 王帝元攝 人民網延邊7月17日電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考察調研,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習近平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a>
    時速600公里!“貼地飛行”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來了
      人民網長春7月16日電 (記者王海躍)跑完京滬兩地最快要多久?近日,首次亮相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給出了最新答案:京滬行程有望壓縮至2.5至3小時。 時速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在國家鐵道實驗中心現場展示 這款時速600公里、距離地面僅10厘米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產自吉林,由中國北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研發,可有效填補高鐵和飛機間的速度空白?!?/a>
    科技礪新 智創未來 中國一汽院士論壇舉辦
      人民網長春7月16日電 (記者馬俊華)15日,以“科技礪新 智創未來”為主題的中國一汽院士論壇在長春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一汽戰略科學家李駿,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一汽戰略科學家劉益春,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吳碧磊出席論壇?!?/a>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