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南關區法院:承諾捐贈30萬后反悔?執行法官捍衛公益與誠信
2025年06月05日16:10 |

承諾捐贈30萬,企業借此名利雙收,卻在事后對捐贈義務避而不談?近日,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成功執結的一起公益事業捐贈合同糾紛案件,不僅為公益事業和青少年權益撐起堅實法律護盾,也為那些企圖違背捐贈承諾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名利雙收后,捐贈承諾成“空頭支票”
2019年,某公司與某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青基會”)簽訂了《公益基金合作協議》,承諾為希望工程捐款30萬元。協議簽訂后,青基會迅速行動,不僅設立了科學成長基金,還授予該公司“希望工程科普教育實踐基地”的榮譽稱號。在公益的光環下,該公司收獲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名利雙收。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活動結束后,該公司卻對捐贈一事只字不提。青基會多次催要,均無果而返。無奈之下,青基會向南關法院提起訴訟。南關法院經審理后依法判決某實業有限公司立即支付青基會捐贈款30萬元,并支付逾期利息。
法律尊嚴不容踐踏,公益權益必須守護!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局辦案法官馮爽第一時間與被執行人取得聯系,向其詳細釋明相關法律規定,明確告知其不履行捐贈義務的法律后果。然而,被執行人仍不配合執行。
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和公益事業的正常開展,執行法官依法凍結了被執行人賬戶相應款項。經過多方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執行法官便將30萬元捐贈款項順利交付給了青基會。這份凝聚著司法溫度的執行成果,讓“科學成長基金”得以順利運作,也讓許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看到希望。
公益捐贈不是博取名利的工具,法律承諾更不容隨意踐踏。未來,南關法院將繼續讓法律成為守護公益、捍衛誠信的堅實盾牌,用法治之光照亮青少年成長之路,為營造誠信有序的社會環境、推動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來源:長春南關區法院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14省102所小學齊聚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共研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
- 人民網長春6月5日電 (記者關思聰)6月4日,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研討會暨“在地化”課程研究共同體成立儀式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舉辦。 會議以“基礎教育‘在地化’課程改革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4省102所小學的校長參與其中,共同探討立足學校所在地區開發“在地化”課程,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a>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