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吉林:2025年將重點推進20項民生實事

    2025年01月15日17:08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春1月15日電 (記者馬俊華)1月15日,在2025年吉林省“兩會”民生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環宇介紹2025年吉林省民生實事安排情況。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現場。

    “一直以來,我省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關切,每年扎實辦好一批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持續推動民生改善,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币篆h宇說。

    2025年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起步的關鍵一年,辦好民生實事意義重大。

    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環宇。

    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易環宇。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將重點推進20項民生實事,包括社會保障、困難群體救助、教育惠民等七個方面。

    社會保障方面2項:一是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保障水平,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提高基本生活標準;二是將參加職工醫保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等五類人員納入生育保險覆蓋范圍。

    困難群體救助方面2項:一是為10萬名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現“應救盡救”;二是為1萬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教育惠民方面4項:一是建設100間校園冰雪運動訓練室(場);二是實施中小學校教室燈光照明改造;三是開展“陽光少年夏令營”活動,惠及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困難職工等群體子女2000人;四是持續推進“求學圓夢行動”,資助5000名農民工、一線職工、產業工人參加學歷繼續教育。

    醫療服務方面3項:一是為重點地區新生兒免費提供遺傳代謝病篩查服務;二是為重點縣(市、區)小微企業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免費提供職業健康檢查;三是建設醫療“影像云”,推動全省公立醫療機構醫療影像數據歸集上云、互通共享。

    養老助老方面3項:一是新建改建合作助老餐廳和助餐點1000個,實現鄉鎮、城市社區全覆蓋;二是為70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實現困難老年人家庭全覆蓋;三是提高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標準。

    文體生活方面2項:一是免費向學校困難學生和特殊群體發放惠民購書卡5萬張、電子閱讀卡9萬張,繼續為邊境村配置群眾文化活動用品,實現邊境村全覆蓋;二是建設24個群眾滑冰場,26個戶外健身中心。

    公共設施方面4項:一是新增完成10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任務;二是提高專業化物業服務面積覆蓋率,長春市專業化物業服務面積占住宅總面積比例達到87%以上、其他城市達到75%以上;三是實施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開工6000套;四是改造客運班線公交化線路120條。

    易環宇介紹,2025年全省民生實事研究謀劃工作于去年10月初啟動,歷經建議征集、事項申報、修改完善、征求意見、集體決策等階段,按照重點推進一批、常態化實施一批的工作思路,確定了今年的民生實事,其中重點推進20項,并逐項與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和預算編制有機銜接,做到任務可量化、措施能落地、資金有保障。

    據悉,2025年的民生實事工作將更加注重聽取民意、更加注重回應百姓關切、更加注重群眾可感可及、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在事項謀劃上,根據群眾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不斷完善公開征集、定向征集、常態化收集機制,民意征集渠道更加廣泛。共收到教育醫療、住房供給、交通出行、養老服務等方面意見建議246條。經認真研究、篩選,分類反饋到相關職能部門,作為2025年民生實事安排的重要參考。

    在民生實事安排上,聚焦共性問題,緊盯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優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推進助老餐廳建設、實施中小學校教室燈光照明改造、開展職業病健康檢查、提高專業化物業服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事項都已積極吸納。此外,將一批持續性民生事項轉由各職能部門常態化推進,不再列入重點民生實事清單,如征集推送就業崗位、送演出下基層、為兒童免費開展牙齒窩溝封閉服務等事項。

    以提高質量標準為目標,堅持“投資于人”和“投資于物”并重,盡力提標擴面,力求把有限的資金用于切實提高民生實事的“含金量”和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如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月人均千元以上;提高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標準,在2024年基礎上翻倍,提標后80—89周歲每人每月得到的高齡津貼不少于50元,90—99周歲不少于200元,100周歲以上不少于600元,這個標準在全國已經達到中上游水平。

    通過完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民生服務,發掘增長潛力,以民生保障促進和支持經濟發展。如建設校園冰雪運動訓練室、群眾滑冰場等項目,就是結合全省冰雪產業發展需求,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對改善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推廣普及冰雪運動、促進全省冰雪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