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觀長白丨在這里,水庫淤泥變成了良田

    2023年01月28日08:41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大年初六,午飯過后,66歲的李新福溜達到村邊的自家地里,邊散步邊琢磨起今年備春耕的事兒。

    “這地變好了,咱種地更來勁啦?!崩钚赂J羌质袠宓槭泄l大肚川村農民。村子東側緊挨著大肚川水庫,李新福家的玉米地在水庫下游的河道旁。

    樺甸市水庫生態

    “全是洼地,經常被淹,眼瞅著上火,卻沒啥好辦法?!崩钚赂A钠鹎皫啄甑木硾r一再嘆息,村里很多地都是洼地,遭水淹是常事兒。

    這兩年,李新福種地咋來了勁頭?水庫淤泥還田,讓李新福家的洼地變成了良田。

    在李新福家的地頭,放眼望去,平整后的耕地高出路面近1米?!岸际菑拇蠖谴ㄋ畮鞄斓浊宄鰜淼挠倌?,政府免費為咱們村民平鋪到低洼耕地上?!崩钚赂Wテ鹨话痒詈诘耐?,不住贊嘆,“洼地變高地,土老好了,賊有勁兒,這可真是讓咱農民受益的好法子?!?/p>

    改良后的耕地

    在樺甸市水利局局長曹輝看來,“淤泥還田”這個好辦法,是迫于形勢的“巧作為”。

    樺甸市有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37座?!盎窘ǔ捎谏蟼€世紀五六十年代?!辈茌x介紹說,長年水土流失形成大量淤泥沉積,多數水庫處于“帶病運行”狀態,清淤擴容刻不容緩。

    2019年,樺甸市將水庫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列入市重點項目,啟動實施了生態修復、清淤擴容和生態防護三項工程。

    與李新福幾乎同齡的大肚川村水庫,60多年來迎來首次清淤,理出約26萬立方米淤泥。

    冬季搶抓水庫清淤工程

    從水庫清出的淤泥占用庫區周邊大量土地且影響環境。淤泥該往何處去?樺甸市積極探索“淤泥還田”模式,解決淤泥穩定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

    “咱們淤泥還成的田,已經種了兩年?!崩钚赂_€清晰記得,村里啟動淤泥還田,水庫淤泥被村民們一車車拉進田里,眼見著洼地填平。

    “淤泥能是好土么?”最初,李新福心里也有顧慮。聽說庫區堆積的淤泥全部經過有關部門檢測,李新福的心才稍稍踏實。

    樺甸市對庫區淤泥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全部符合農用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且富含有機質、氮、磷等養分?!叭缭谟倌嘀袡z測出有害物,我們將先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置,再轉運至集中安置點進行堆肥化處理?!辈茌x介紹說。

    檢測在先,試點緊隨其后,樺甸市鼓勵水庫周邊村民“就地取材”,有效減少運費支出。因此,大肚川村得以率先將淤泥用于水毀土地回填平整、低洼劣質耕地改良和中低產田改造。

    水庫淤泥回填低洼劣質耕地

    “每畝地少用20多斤肥,還能增產20%。淤泥變成了咱們的寶貝耕地?!庇倌噙€田改善土壤,提升肥力,讓李新福和村民得到了實在的收益。淤泥還田也在全市推廣開來,樺甸市農業部門定期跟蹤、觀察地塊農作物生長狀態,檢驗淤泥對土壤的改良作用。

    如今,樺甸市八道河子鎮小孤山水庫清淤蓄水后,水面垂直深度由1米多增加到4至5米。上游有泉水源源不斷注入,小孤山水庫冷水魚養殖遠近聞名。水庫周邊,用淤泥建設起綠化帶,裝點了這方秀水。

    目前,樺甸市已完成水庫生態修復、清淤擴容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00余萬平方米,清出淤泥450萬立方米,去年淤泥還田地塊擴大到560多公頃。

    “淤泥還田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辈茌x說。

    文字:祝大偉

    圖片視頻來源:樺甸市委宣傳部

    LOGO設計:姜 迪

    策劃:孟海鷹 祝大偉

    統籌:朱思雄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