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 <tt id="2eee0"><rt id="2eee0"></rt></tt>
    <li id="2eee0"><table id="2eee0"></table></li>
    <table id="2eee0"></table>
    <tt id="2eee0"></tt>
    <tt id="2eee0"></tt>
  • 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吉林:91處鄉村博物館 在傳承中留住鄉愁走向幸福

    馬俊華
    2021年09月02日10:05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初秋,天氣漸涼,長春奢嶺農耕文化博物館卻熱鬧起來。

    8月29日,家住長春市的李女士趁著周末,帶著孩子直奔奢嶺!澳ケP、紡織機、犁杖等老物件讓孩子感受到了傳統的農耕文明。參觀過后,我們一家人采草莓、摘桃子,吃農家飯,感受到了城市里沒有的樂趣!

    “最近兩周的周末,平均每天都有一千多名游客參觀博物館,不少人特意帶上老人和孩子,來體驗我們當地的民風民俗,回憶過去,感悟現在!鄙輲X農耕文化博物館負責人李棟梁說。

    為推動鄉村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展示鄉村文化,2016年,吉林省啟動了“吉林印記——鄉村博物館”項目建設,搭建了展示鄉村文化、傳承鄉村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

    5年來,吉林省共建成鄉村博物館91處。作為“尋根”與“鄉愁”的結晶,這些帶有吉林印記的鄉村博物館猶如繁星閃爍,點亮了當地群眾精神生活,在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于堅守中傳承 在傳承中走向幸福

    在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溝鎮柳編博物館,各色柳編產品琳瑯滿目:從清代的木胎柳編提箱到現代的精致柳編水果籃、野餐籃、洗衣筐等,它們大部分出自農民之手。

    清代的木胎柳編提箱。安寶民供圖

    作為柳編文化傳承人,博物館館長安寶民不遺余力地弘揚柳編文化、開展柳編技藝推廣宣傳。2011年,安寶民成立了敦化市利華柳編專業合作社!斑^去,編筐、編簍,家家都有。柳編是我們的鄉村記憶,把柳編文化傳承好,對鄉村振興也很有好處!卑矊毭裾f。

    受父親的熏陶,安寶民的女兒安娜大學期間選擇了美術專業,為的就是要把家鄉的這門技藝傳承下去!傲帉τ谖腋改竵碚f像是孩子,對于我來說也是如此,我希望它能有更好的未來!卑材日f。

    2013年,大學畢業的安娜放棄了很多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從那以后,“90后”返鄉柳編藝人便成了安娜的標簽。

    敦化市秋梨溝鎮柳編博物館展品。安寶民供圖

    為了把柳編技藝推廣給更多人,也為了讓鄉親們擺脫貧困,奔向新生活,2014年安娜牽頭成立了敦化市利華職業培訓學校,免費為貧困婦女、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開展培訓!芭嘤柡椭笇Х⻊占ぐl了村民們對學習柳編的熱情,學員們也通過柳編實現了‘巧手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卑材日f。

    2016年,敦化市秋梨溝鎮柳編博物館作為吉林省唯一一個柳編博物館被納入“吉林印記——鄉村博物館”項目并對外開放,博物館內現有歷史柳編收藏品、現代柳編衍生品共計1000余件。

    敦化市秋梨溝鎮柳編博物館。安寶民供圖

    “從直接拿起柳條上手編,到經過脫皮、烘干、晾曬等多種工序的制作,柳編作品也從最初的生活工具變成了現在的工藝品!卑矊毭裾f,隨著柳編技術和經驗不斷突破,柳編博物館內的展品也變得多樣且精致。

    據統計,2020年至今敦化市利華柳編專業合作社生產柳編工藝品、草編工藝品共計50多萬件,幫助110多戶貧困戶擺脫貧困,走向幸福生活。

    于保護中傳承 在傳承中留住鄉愁

    長春奢嶺農耕文化博物館位于長春市雙陽區奢嶺街道辦事處普安村“奢愛良蔬基地”。博物館外,門墩石、上馬石、石臼等斑駁的石刻器具猶如穿越時空,訴說著古老的歷史;博物館內,從民俗文物到生產工具,再到生活用品,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難忘的時光和深深的“鄉愁”。

    奢嶺農耕文化博物館室外展區。人民網 馬俊華攝

    “我是農村長大的,從小就能看到老人們用這些工具、器具生產生活,今天,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像犁杖、水耙、水車這些工具都不好找了!遍L春奢愛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棟梁表示,現在生活越來越好,用不上這些“老物件”了。

    李棟梁是該博物館的前身——奢嶺農耕文化展覽館的創始人,在收集老物件的十幾年里,一直希望自己挖掘的“老物件”可以展示出來,向人們展現傳統農業中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古老的農耕文化。

    奢嶺農耕文化博物館室內展區。人民網 馬俊華攝

    2019年,展覽館被納入“吉林印記——鄉村博物館”建設項目,當年12月升級完成,對外開放!安┪镳^建好后,我們村的老百姓把過去用的‘老物件’都捐過來了,把以前的生活用品放在博物館里,也是給下一代留個紀念!崩顥澚航榻B道。

    “村民們對鄉村博物館的感情很深,博物館已成為傳承農耕文化、喚起群眾鄉愁的聚集地。大人們喜歡來這里回憶過去,孩子們來了也覺得新奇!崩顥澚航榻B,3000余件“老物件”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展示著奢嶺轄區從古到今農耕文化演變與發展的過程。

    在博物館的室外場地,除了難得一見的老物件,還有休閑旅游、農事體驗與農業科普融為一體的休閑、體驗場所,“農耕博物館是一塊‘金字招牌’,每逢節假日,都會有游客帶著孩子來這里參觀游覽,也有研學組織帶著中小學生過來學習!遍L春奢愛農業科技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上半年,長春奢嶺農耕文化博物館接待游客超5萬多人,博物館也成為了游客了解先輩的生活生產方式、感受農耕文化魅力的“打卡”之地。

    于融合中傳承 在傳承中發展振興

    “坐著竹筏徜徉在遼金護城河上賞沿岸風光,傍晚在四合院里燃起篝火,載歌載舞夢轉千秋!庇^光旅游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北國風光與遼金文化相融合,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村遼金時代文化園,游客可近距離感受遼金時代的文化氛圍。

    遼金時代鄉村博物館展品。王妍供圖

    吉林省農安縣遼金時代文化園負責人王妍介紹,遼金時代文化園創建于2014年,根據特有的遼金文化地域特點以及生態農業特色產業劃分出了遼金民俗文化游和農耕文化游兩大主題旅游產品。

    為了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也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守護好、傳承好,2016年,遼金時代文化園組織專家學者籌備建設“吉林印記——遼金時代鄉村博物館”。

    遼金時代鄉村博物館展品。王妍供圖

    “博物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以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展示了遼金時代的農耕農具、生產生活工具等,游客既可以了解遼金時代農業發展,也可以感知、體驗現代生態農業發展!蓖蹂榻B,遼金時代鄉村博物館通過不同主題的展區向游客全面展現了遼金時代農耕文化、瓷器文化、青銅文化的博大精深,已成為遼金時代文化園內的知名旅游參觀景點。

    “鄉村博物館的建設豐富了景區的旅游體驗內容,為景區增加了文化旅游的項目,風景秀美的天然濕地旅游和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游客在吃、住、玩的過程中就得到了文化的滋養!蓖蹂f。

    遼金時代文化園大遼故事館。王妍供圖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通過合理的開發利用,遼金時代文化園成為了農安縣的旅游名片,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助推器。王妍介紹,僅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遼金時代文化園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帶動周邊興起了農家樂和休閑產業等!拔幕涣,人氣旺了,村民腰包也更鼓了!

    以全域旅游為主線、以鄉村振興為統領、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歷史文化和鄉村旅游變成了農安人民致富的“金山銀山!

    “在今昔對比中,鄉村博物館成為了追尋村莊歷史的好去處,也讓記憶具象化、鄉愁鮮明化、文化根脈特色化。接下來,我們將做好做實‘吉林印記’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工程,‘十四五’期間,全省鄉村博物館總數將達到150家以上,讓文化看得見,讓鄉愁留得住!奔质∥幕吐糜螐d博物館處相關負責人說。

    歷史發其源,文化鑄其魂。在吉林大地上,星羅棋布的鄉村博物館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發展與保護的碰撞中,傳承鄉村文化,振興美麗鄉村!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